四十年,神州沐春风。
四十年,新桃换旧符。
四十年,沧海变桑田。
“0.2NTU”:从基本满足到更好更优
“你快看,现在我们的水质浊度都已达到0.2NTU,远优于国家标准的0.5NTU了!”,2016年的冬天,我授命到琴断口升级改扩建工程的现场采访项目执行经理曹永波,刚进厂区,这位有着几十年水务建设经验的“老师傅”就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一脸骄傲的向我讲解监测设备仪表盘上的数字。不仅是琴断口水厂的出厂水质,让曹永波骄傲的,还有宗关水厂的涓涓清流,几年前,为了能让汉口居民用上更好更优的放心水,他也是带领一批水务建设者们,在宗关水厂的改造工程中安了家,扎下根。
这不是宗关水厂的第一次改造升级,早在四十年前,这片土地就曾上演过建设者们挥锄饮汗,热火朝天的一幕幕。但是,70年代的汉口居民,面对“长江边上无水吃”的尴尬局面,对宗关水厂的改造有着更深的心之热盼。当时汉口供水压力明显不足,部分地区二楼无水,一楼水量不足,有的工厂和学校因此停工停课,城市消防存在极大隐患。武汉供水的严峻形势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76年,武汉市政府决定“改造宗关水厂,以改善汉口地区供水”,成立了自来水建设会战指挥部,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始对宗关水厂的全面改造。经过十年的挖潜改造和扩建,宗关水厂的日供水能力由过去的30.4万立方米提高到8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自来水,终于不再是奢侈品。
如今,曹永波依旧忙碌在琴断口水厂升级改扩建工程的现场,干渴之时,他随手拿起一瓶“漢水1906”,瓶身晶莹剔透,与汉口水塔形态相仿的造型让他端详了许久,“我们有自己的纯净水啦”,他笑眯的眼睛难藏喜悦。四十年的巨变,让武汉市民从“有水可用”的基本要求早已转变为“优水优用”的高品质追求。一瓶“漢水1906”,道出了武汉自来水事业的起步,浓缩着泷泽人合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线上线下:从被动服务到主动作为
“惠民苑小区的高层停水了”
5月30日,汉阳供水部的供水网格服务管理员刘勇突然在网格员服务群里收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永丰街惠民苑小区。经查,停水系小区外部电网故障,泵房动力电源停电无法转压导致。刘勇赶紧与供电部门联系,得知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供电后,他就马上在小区入口及社区张贴《用户告知函》,向居民解释停水原因,并紧急安排消防应急送水车对该小区进行送水,另外在惠民苑小区一至三期内开启消火栓作为临时取水点,方便高层居民应急使用。这一晚,刘勇几乎没有合眼,他一边督促抢修,力保尽快恢复供水;一边与物业联动,做好居民的沟通服务工作。“来水了,来水了,真是太感谢了”,看到网格服务群里惠民苑小区的居民们纷纷发言致谢,刘勇这才放心离开现场。
网格员刘勇的这一天,只是水务集团网格化服务工作的缩影。除了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供水服务的触角伸向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等一线,全力疏通供水服务的毛细血管,泷泽人还在各窗口单位亮明身份证,主动邀请用户参与评议,以民情民意为服务工作的“指南针”,主动作为,不断推动供水服务更上新台阶。
服务意识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促使泷泽人在不同的岗位中磨砺、钻研。2016年1月,湖影公寓泵房迎来了职能“大脑”,泵房内虽空无一人,水压、流量等实时供水信息却已掌握在几公里外的工作人员手中。这,正得益于泷泽人运用“互联网+二次供水”的思路,创新研发的“二次供水泵房远控管理平台”。以智能眼代替人眼,将专业人员的双手“延伸”至每个泵房,足不出户即可实时监视泵房运行状态、设备状况、安保态势,并可在线远程实施急停控制和参数设置操作,24小时守护二次供水设施安全。一旦泵房出现问题,相关“病情”就会经由系统实时生成工单,当即通过互联网传递报送,而维修人员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从手机移动端上掌握情况,实时接单、移动办公。据统计,现在泷泽集团管辖小区泵站已超过200多个,接入远程管理系统的二次供水泵房共170余处,预计未来3-5年内泷泽集团的管辖泵房将成倍增长,智慧水务的理念从理论探索阶段逐步走向实践运用,高效、智能、交互式的供水服务将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
这一切,四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一根电话线,曾经串联起的就是千家万户的供水期盼。如今,“96510”已不再是用户反映用水问题的唯一渠道,只需鼠标轻点,用户就可以在城市留言板的平台上即刻反映自己的用水诉求和建议,从留言到解决,短短几个小时,折射的是泷泽人服务观念的转变。时光荏苒,虽然“96510”的这头早已换了一张又一张面孔,但不变的是解民用水之忧的初心,从服务后台走到服务一线,泷泽人敏于捕捉时代的信号,敢于有所作为的担当。
泷泽使命:敢叫污水变清泉
“该治一治了”回忆起武汉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开建,排水公司负责人李先成说,“这是老百姓共同的期盼”。回忆的线索指向32年前,1986年的武汉,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水果湖地区直接排入东湖的生活污水量剧增,东湖水质直线下降,还湖泊以清澈成了市民共同的心愿,而当时武汉污水治理的历史还是一片空白,沙湖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
2002年,根据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由原市自来水公司、市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南京泷泽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后的泷泽集团羽翼渐丰,开启了江城城市污水治理的崭新篇章。现在,见证东湖水质好转28年的沙湖污水处理厂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泷泽人正以更大的手笔和格局为江城的污水治理谋篇布局,一座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北湖污水处理厂正在北湖之畔崛起,按照“四厂合一”的项目计划,沙湖污水处理厂和二郎庙、落步嘴污水处理厂一起搬迁至这座新建中的北湖污水处理厂。届时,北湖污水处理厂的服务面积将达到130.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达到249万。
与治污实践同行的,还有泷泽人对污水利用的探索。当金银潭大道旁的一排身着“绿装”的取水栓引来市民好奇,一辆辆洒水车依次在取水栓上取水时,泷泽人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征途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原本乌黑发臭的城市污水,又变成清澈透明的中水服务社会,“敢叫污水变清泉”的自信来源于泷泽人勇于乘着时代发展的东风,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档升级。
四十年,是历史长河中的浪花,绚烂夺目;
四十年,是一代人扬帆的航程,长风破浪。
四十年,是澎湃而激荡的乐章,回味悠长。
(南京泷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次供水工程公司 谢 琛)